10月7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流经京津冀晋蒙的永定河,传递着一条河流生命复苏、生机勃发的讯息。
连山通海
上午10时,天津屈家店水利枢纽开闸,信号轰鸣,水声潺潺,热闹非凡。永定河秋季生态补水水头,一路奔腾,穿越黄土高原,流经燕京胜地,在这里牵手永定新河汇入渤海。


10月7日,天津屈家店水利枢纽提闸放水
永定河在今年春季实现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73天、有水109天基础上,再次实现全线通水,继续向“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目标迈进。
围绕永定河生态环境复苏,近年来,水利部在流域水资源调度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2019年永定河持续有水河道超490公里,实现了主要河段通水;2020年实现重点治理范围内通水河长808公里,永定河北京段时隔25年全线通水;2021年实现了26年来永定河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今春的第二次全线通水与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标志着华北地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取得了重大进展。
永定河实现第三次全线通水,对于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水生态、优美水环境需要。

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平原段
今年秋季,永定河生态补水将根据流域内外水雨情变化等因素,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优化水资源调度,科学配置当地水、引黄水和再生水,通过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提升调度“四预”能力,提高调度精细化水平,确保完成全年通水3个月、有水5个月的年度调度目标。
百川汇流
做好永定河水量调度,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实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流域统一治理管理与区域协调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7日上午11时,永定河全线通水1小时后,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以12立方米每秒流量,继续向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上河道实施生态补水。
为保障永定河河道基本生态环境用水需求,2018年,水利部海委、京津冀晋四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永定河投资公司以流域为单元,跨省签署《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合作协议》。2017年至2022年春季,通过上游桑干河、洋河及下游官厅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水、小红门再生水5条补水线路,流域各水源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26.1亿立方米,其中引黄补水6.9亿立方米。

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向永定河生态补水
10月7日午后,在大同浑源县农牧交错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合作社正在收割牧草,今年利用新建成的喷灌设备灌溉的牧草喜获丰收。这是永定河投资公司在上游山西建成的农业节水工程之一。
“节水优先”对永定河实现全线通水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上游灌区农业节水改造位列《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重点治理措施首位。四年来,公司以节水量为导向,以上游52个大中型灌区的93.8万亩实灌面积为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从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和田间生产节水着手,实施32个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建设节水灌溉面积50.33万亩,完工后可新增节水能力6710万立方米。
作为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主体,秋季生态补水期间,永定河投资公司统筹生态补水与工程建设,打通北京南段、廊坊泛区段等重要生态补水通道,启动“大干100天”工程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同时配合水利部海委及京津冀晋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输水巡查、取水监管、交通管理、沿线安全保障等工作,为永定河秋季全线通水提供保障。

国庆期间,大同市御河得胜堡生态净化保护工程正在施工

秋季生态补水期间,巡河人员在沿河巡查
10月7日下午,永定河投资公司张家口分公司任玉良正与同事李加戈沿着桑干河河道巡查。从9月13日永定河秋季生态补水工作启动,到7日实现全线通水,他们与公司在北京、天津、廊坊、大同、朔州派出的60多名巡河人员,已累计巡河3600余公里。
生态之约
10月7日傍晚,落日余晖中,在距离北京市区120公里的官厅水电站,永定河北京运营公司职工奚静波、张自力等六人结束了一天的值守。
官厅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地区兴建的第一座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勘探、制造、施工、安装的全自动化水电站。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乘着新一轮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历史机遇,这座曾经承担华北水电供应重任的水利设施,从“退役”热备状态,重拾发电上网职能。
同守深山的,还有来自下马岭水电站的值班员李霞。再过两个月,她就要“退役”,离开深爱31年的水电事业。
2021年,为全面推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按照北京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安排,包括官厅、下马岭在内的4座电站和2座水库,交由永定河投资公司统一运营。
9月22日上午9时,官厅水电站率先开机,启动2022年秋季补水发电工作。秋季生态补水期间,“四站两坝”统筹生态补水与绿色发电,累计发电量900余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7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500吨。

深山里的值守

官厅水电站放流发电
永定河实现全线贯通,既有生态补水的“解渴”,也有生态治理的功劳。为实现永定河生态复苏,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突破,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正式开启新一轮永定河治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下,2018年6月,战略投资方中交集团与京津冀晋四省市政府组建永定河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统筹流域治理项目实施。
几年来,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生态通道基本贯通,生境状况持续改善,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治理成果令人振奋,取得了原创性的突破和实实在在的成效。永定河多年连续实现全线通水,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永定河流域所在京津冀晋四省市森林覆盖率28%,防护林面积较《总体方案》实施前增加1.6万公顷,超额完成治理目标;流域Ⅲ类水质及以上河长由34%上升至81.7%,流域41个水功能区中有35个达到水质目标,达标率为85.4%。新建和加固堤防324公里,实现永定河干流巡河路全线贯通、堤防现状年达标率达85%。

永定河焕发生机
永定河水资源配置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上游山区强化节水降耗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下游平原段优化闸坝联合调度,增强水系连通,逐步恢复河道涵养能力。
根据《总体方案(2022年修编)》,将通过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南水北调中线与永定河连通,扩展流域外潮白河、北运河等水网连通,确立永定河生态水网,将启动引黄北干线、南水北调中线等相关工程建设,新增通路、扩大流量,进一步提升永定河生态补水能力和保障水平。
10月7日,全线通水之后,永定河秋季生态补水还在继续。接下来,将实施小流量持续通水,科学利用宝贵水资源,发挥每一方水的最大生态效益,进一步巩固今春补水成果,促进地下水回补和泉水复涌,复苏流域生态环境,同时努力实现与河道冰期相衔接,重现冬季永定河冰雪一线的景象,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生态要素将在一条河上集中呈现,进一步提升沿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0月7日,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注定是将被历史铭记的永定河上不平凡的一天。

治理修复中的永定河山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