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在武汉召开。

此次大会以“低碳绿色流域构建”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近二十位知名院士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并邀请曲久辉、徐祖信、刘文清等多名国内外知名院士出席并做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出席并致辞。此次大会为参会各方提供了相互交流、拓展视野、了解行业前沿的机会,是国内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的又一次高端盛会。
大会平行举办10个分论坛,邀请诸多行业内知名企业、院校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主旨演讲。其中,由公司与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流域治理创新案例与模式分论坛于5月21日上午成功举办。
在流域治理创新案例与模式分论坛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席北斗,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恩慧,中国环科院湖泊所所长、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霞等多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报告。相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共150多名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分论坛。
论坛上,公司总经理彭增亮以“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公司严格落实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治理模式,遵循并强化“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狠抓“保通水,建廊道,促发展,树样本”四项重点工作,强调法制、体制、机制、规制在流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四河”目标已初步实现,为流域生态修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席北斗在题为“绿色流域构建“固—水—土”协同共治模式研究”的报告中表示:开展流域固水土协同共治,协同统筹已成共识,实现多元循环和多介质的协同共治,是推动流域治理的重要方向。应充分认识绿色流域构建的重要作用,基于资源循环、自然承载,因地制宜推动流域固水土协同共治。
江恩慧在题为“流域系统科学概述及对永定河流域系统治理模式的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在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上,永定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但一些重点问题仍然存在。建议下一步通过优化管理模式、提升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建立水资源分配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水文化建设等方式,统筹好流域治理工作。
姜霞在以“云南高原浅水湖泊异龙湖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研究”为题的报告中提出:异龙湖按照“遵循规律,科学治理;系统谋划,分步推进;重点突出,精准施策;保护优先,统筹发展”的原则开展治理工作,作为湖库治理与修复的成功案例,对永定河流域治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为期半天的分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围绕流域治理创新主题,从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不同的维度深入浅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共同为流域治理事业贡献智慧力量。大会及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指导、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撑,为下一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以及推广流域治理的“永定河样本”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