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卢梁项目部和卢梁二标施工单位中交一公局提交的《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应用》通过综合评审,荣获2024年首都应急管理创新案例综合管理类二等奖。
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涉及大兴区、丰台区、房山区,对卢沟桥以下至北京市出境段60余公里河道进行治理,主要工程内容为堤防加高加固、主流区疏浚、新建防汛抢险道路等,工程范围广、战线长、人员设备多。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永定河流域公司和参建单位认真落实水利部和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制度机制,全力推动“六项机制”落地见效。
全面查找风险隐患。建立危险源辨识制度,按照辨识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全面查找工程所有区域、设施、工艺流程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分级,建立危险源清单并动态调整。聘请第三方运用风险矩阵法(LS)对项目整体危险源进行辨识,多方发力全面查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做好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
科学研判风险等级。组建由项目管理人员、外部专家组成的研判团队,对隐患性质、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科学研判确定危险源风险等级,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及时绘制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并在工程运行区域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每季度召开危险源辨识分析会,动态研判当前施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时更新风险级别。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大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设施投入,现场设置视频监控,实时查看现场实际情况,实现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双保险”。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值班人员培训、管理和考核,不断提升人员应急处突能力,确保工程安全监测规范有效,预警处置迅速及时。
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现排查、整改、复查、销号闭环管理。编制《班组作业风险防控手册》《外来人员风险告知卡》,及时告知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提升风险处置能力。针对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等级为重大的一般危险源,及时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做到“一源一案”。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指导手册》,对危险性和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进行分析,并对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流程、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现场处置方案提出明确要求。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学习和应用,提高抢险救援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项目部《全员安全责任清单》,按照“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压实到个人。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处罚细则》,严格安全生产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