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文苑 | 厚重的洋河三河口文化
发布时间:
2023-11-28
来源:
大同分公司

 洋河别名“大洋河”,战国前洋河及其支流统称修水。秦至唐统称于延水,辽为牧羊地,故称羊河。明代后因河沙滚滚如汪洋,故称“洋河”。洋河流域外毗边塞,内屏幽燕,拱卫京畿,属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碰撞区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典型地区,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凝聚了独特的边塞文化。仅在怀安这片古老美丽的土地上就养育了前秦大宰相蔡泽,南宋名医杨士遍,明三代帝王师张士范,明万历孝靖王皇后(王淑蓉),明嘉靖武进士岳伦、程文范,清同治武状元黄大元,清道光“一门三进士”王浮龙、王宝龙、王光龙,国民革命军第98军军长武士敏,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公安部部长(海南省委书记)阮崇武,一代名旦侯俊山等著名人物;还发生了北宋时期的胜岭之战、金末元初会合堡大战、明末清初左卫保卫战、明中期土木之变、慈禧西逃驻怀安等著名历史事件。

 东洋河、南洋河与洋河三水汇流处,古称会河堡(也称三河口、会河川),是著名的会河堡大战的主战场。据《金史·卫绍王纪》:大安三年(1211),蒙古伐金,“千家奴、故沙败绩于会河堡,居庸关失守”。

 金承安元年(公元1196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被金国封为“礼惕忽里”,铁木真为金朝的附属。1206年春天,蒙古诸部贵族集结于斡难河源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唯一的大汗“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宇宙的大汗》,自此大蒙古汗国正式建立。成吉思汗自大安三年( 1211年)初,以“报父仇”之名,倾蒙古全国约9万兵力大举攻金。

 金主卫绍王完颜永济方命平章政事(丞相)独吉思忠(本名千家奴)、参知政事完颜承裕领兵防御蒙古。金国总兵力精锐步兵35万人,铁骑15万人,组织75万民工加固边界300公里。独吉思忠率兵修筑乌沙堡,并集结兵力于乌沙堡后的乌月营。秋,蒙古军分兵两路:东路由成吉思汗亲率,趋中都;西路由成吉思汗之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趋金西京(今山西大同)。成吉思汗乘金军不备,派大将哲别迁回至乌沙堡之后,直取乌月营。因乌月营失守,乌沙保失去了防御的作用,金统帅独吉思忠只好率兵向东撤走。金朝用70年倾其国力建造的金界壕就此土崩瓦解。

 金将完颜承裕接替独吉思忠为丞相后,率30万主力退守野狐岭,成吉思汗采取集中突破战术,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步战,直逼完颜承裕中军大营。结果金军由于过于分散联络调度不利,人心涣散,全军主力溃退会河堡。完颜承裕尚未得到喘息就于会河堡遭遇追击而来蒙古军,双方在此地激战三天。三天后,成吉思汗亲率精骑三千赶到,数万蒙古军发动总攻,金军全军覆亡,完颜承裕只身逃走。

 成吉思汗指挥的会河堡会战,是进攻金国的首次重大会战。在此次会战中,以9万大破50万,足见蒙古人的战术、武力和成吉思汗的指挥能力。几年后,成吉思汗率兵西征,攻金计划全权交给了木华黎,当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王朝很快覆灭。验证了蒙古谚语:“不要蔑视任何一只虚弱的幼兽,也许它会成为残酷的猛虎”。

 洋河流水悠悠,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鹭鸭成群,百里洋河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会河堡更是镶嵌在洋河首端的一颗耀眼明珠。此山此水,斯情斯景,极易引发文人墨客无尽的遐思,抒发平民百姓绵绵的思绪。然而好多精美诗文都湮没于滚滚历史长河,只有一首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会河堡作为地名的一个见证。据记载,明代泰昌年间,会河堡有一男子,面对东逝的洋河水,婉转的鸟鸣声,不由感慨万千,遂作诗:“泉滴涧流汇河川,复日细语共婵娟。山明水施鸳羡鸯,何拘翳天相飞远”,抒发他对爱人逝去的追思之情! 前两句是对以前相濡以沫时的回忆,后两句是对爱人逝去的感慨和无奈!

 三水汇流处水丰草茂资源禀赋较好,经过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现了昔日盛景:春季绿草茵茵,夏天绿柳依依,秋季蛙鸣阵阵,冬天泉溪淙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会河堡由古时的古战场、感怀地,变成当地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打卡地:暮春结伴踏青,仲夏搭帐戏水,初秋野炊观月,隆冬滑冰赏雪。

 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及幽美的自然风光,也引起了国内著名的新闻媒体及电影人的偏爱。CCTV7节目组于2019年夏天去三河汇流口探寻会河堡大战的遗迹、遗址,同年在此河段拍摄了电影《致命狙击》,2021年秋末,又拍摄了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

 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展望,厚重的三河口文化喜逢盛世,已经成为一张亟待打磨的靓丽名片。在坚韧智慧的永定河人的手里一定会发扬光大,成为助力流域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胜地。


相关新闻